《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卫哲曾经用四大名著概括一个成功企业要走的四个阶段。但卫哲认为,这同样也适用于个人。他用《水浒传》代表“脱颖而出,打破常规”。也就是,人要想成功,第一阶段你首先要走出来。“《三国演义》至少要等自己做到第一线接班人之后再谈。”卫哲表示。
从24岁担任万国证券管理总部副总经理,到37岁接掌阿里巴巴,卫哲的成功偶然因素有之,但更重要的是其职业规划透露着的严谨和精明。
“卫哲不聪明,但悟性很高。”这是卫哲的第一任老板、被称为“中国证券业之父”的管金生给他的评价。
“聪明是神来之笔,但悟性是想明白的。”卫哲补充说。
与马云的激情和张扬相比,卫哲更像一位职业经理人。而卫哲自己觉得,“血液里职业经理人的成分和创业的成分是交替的,不同的时期,这两种成分的控股比例可以不断改变去适应工作的需要。”
人生要从《水浒传》开始
随着阿里巴巴在香港主板的上市,已经是“金领”的卫哲又收获了一大笔财富。作为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他持有4825万股,按照每股30港元的开盘价计算,价值约14.5亿港币。卫哲成了比惠普的孙振耀、盛大的唐骏更值钱的“金领”。循着卫哲对人生的理解和规划,或许读者可以借鉴很多。
《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卫哲曾经用四大名著概括一个成功企业要走的四个阶段。但卫哲认为,这同样也适用于个人。
“人生的第一阶段首先要从《水浒传》开始。”在这里,他用《水浒传》代表“脱颖而出,打破常规”。也就是,人要想成功,第一阶段你首先要走出来。“《三国演义》至少要等自己做到第一线接班人之后再谈。”卫哲表示。
显然,《水浒传》阶段的卫哲很成功。199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卫哲进入了万国证券,工作是为万国证券翻译年报。“当时我并不懂得选择,只是觉得有一个实习的机会就很不错了。”卫哲告诉记者,“但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工作中的卫哲很虚心,也很勤奋,加上善于察言观色,一年之后,卫哲扶摇直上,成了万国证券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
职业规划要不断找短板
“你真的有这个能力吗?”当上副总经理的卫哲这样问自己。那个时候他感觉到“杠杆最大,负债也最大”。
“其实那个时候,不只是我个人,整个公司都是在高负债、高杠杆地运行,直到1995年2月万国证券出事。这些负债都不是财富。”慢慢地,卫哲觉得自己当时并不比别人懂很多,无非是比别人英语好一点,多看了些书而已。
“如果能力没有达到那个位置的要求,总有一天,出来混债要还。”因此,卫哲决定去真正的百年老店里补课。
1995年,卫哲去了普华永道,连降N级以弥补自己的财务短板。“万国证券给了我霸气和杀气,普华永道使我细致。”卫哲后来这样评价自己的第一次跳槽。
2000年,漫漫熊市开始,卫哲去了百安居,“从资本市场走向零售行业是弥补执行力的短板”。
“今天我来阿里巴巴是弥补电子短板的。”卫哲很清楚,“21世纪任何一家企业要成功都离不开互联网。”
“但有些短板不能等到发生的那天去弥补。”卫哲提醒说,自己早就从汇丰银行的非执行董事开始,尝试参与董事会的运作。
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
卫哲告诉记者,“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这是他的十字箴言。而如果换行也换岗,就可能很难适应,反而学不到东西。因此,2000年,从证券市场出来的卫哲,理论上是从资本市场换到了零售行业,但是他选择了从CFO(首席财务官)干起。
“当时的CFO有两种职能,一种是以圈钱为主的CFO,另一种是偏经营的CFO。”卫哲又面临着一次选择。
“我问自己,我要补哪块短板?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当时的互联网,CFO是圈钱的;而我所要的是实业,我要去做营运、参与公司管理的CFO,而不是融资的CFO。跨国公司有一个好处,跨国公司基本不用圈钱,总部会源源不断地用资金支持。银行贷款500强企业全球都会安排好,CFO的更多工作是体现在运营方面,这恰恰是我所需要的。”就这样,卫哲最终选择了百安居,两年后,32岁的卫哲被提拔为中国区总裁。
卫哲和马云邂逅于2000年的沃顿商学院。“匆匆一见。”但两人很快发现,除了可以一起下棋,讨论金庸以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英语当成一种工具,塑造自己的国际化视角,进入阿里巴巴后,卫哲再一次成就辉煌。
导师无处不在
卫哲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创造性、才气、少年得志。在过去的15年里,卫哲让他的名字被中国所认识,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高级经理人之一。
你可以简单地认为,他就是那种类似于神童的青年才俊,或者从小就是个数学天才。但出人意料的是,卫哲认为自己曾经只是个非常普通的小孩——像其他的年轻人那样敏感,在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候非常摇摆不定。但他善于学习,总要花时间将一件事情想清楚。
“我的导师也无处不在。我尊敬每一位跟我共事过,或者我服务过的老板,并不断地向他们学习。我可以从家庭和妻子身上学习。学习真的无处不在,你从每一处学到1%,你就会进步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