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职业生涯规划PPT
职业生涯规划书前言
职业生涯规划书结束语
开班计划
职业发展
个人职业规划
行业分析
求职简历
面试技巧
跳槽转行
职业适应
学校生涯教育
幼小生涯教育
中学生涯教育
中职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
组织生涯规划
员工职业规划
组织人才发展
招聘选拔
薪酬绩效
员工关系管理
关于向阳生涯
向阳生涯简介
学术传承
职业规划师团队
向阳生涯新闻
联系向阳生涯
新高考改革
广东新高考改革
江苏新高考改革
湖南新高考改革
湖北新高考改革
河北新高考改革
重庆新高考改革
辽宁新高考改革
福建新高考改革
案例反馈
课程反馈
咨询反馈
院校反馈
企业反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向阳生涯新闻
感谢屠呦呦:一生只为青蒿素,她的职业生涯给我们这些启示!
时间:2022-04-26 13:21:01 来源: 作者:向阳生涯
谁能拯救世界?屠呦呦做到了。
1、
立志从医,百战功成
1930年,屠呦呦出生,她父亲从《诗经·小雅》中撷取“呦呦”二字。“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注定了她与青蒿一生结缘。
16岁时,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才康复。“我学了医,不仅可以远离病痛,还能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从此她决定向医而行。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冷门专业——生药学。多年以后,屠呦呦说,这是她最明智的选择。
1955年,大学毕业后,屠呦呦被分配至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参加工作4年后,屠呦呦成为原卫生部组织的“中医研究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第三期”学员,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发现青蒿素的灵感也由此孕育。培训之余,她常到药材公司去,向老药工学习中药鉴别和炮制技术。这些平日的积累,为她日后从事抗疟项目打下了扎实基础。
1969年,屠呦呦接到紧急任务:研发抗疟新药。最初阶段,研究院安排屠呦呦一个人工作。她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收集整理了2000多个方药,并编撰了包含640种药物的《疟疾单秘验方集》。经过两年时间,她的团队逐渐壮大,历经数百次失败,屠呦呦锁定中药青蒿:她们发现青蒿对小鼠疟疾的抑制率曾达到68%,但效果不稳定。
1971年,编号191号的乙醚中性提取样品,对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都达到了100%。但只有确证安全后才能用于临床。疟疾有季节性,一旦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期,就要再等一年。于是,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
1972年,屠呦呦和课题组的同事在190次实验失败后,在当时还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这一回成功了!
由此可见,屠呦呦的“成功秘方”:一是几十年如一日,认准职业方向,不曾改变研究领域;二是遇上国家战略需要,抓住外部机会,专注科学研究,不因失败而放弃。
2、
造福人类,回报祖国
1982年,屠呦呦以抗疟新药——青蒿素第一发明单位第一发明人身份,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领取了发明证书及奖章。青蒿素的研制成功,为全世界饱受疟疾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奖演讲台上,第一次响起清正柔婉的中国声音。她在诺贝尔奖获奖致辞中所说:“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种准备。荣誉的根本问题是责任。荣誉多了,责任也大了。中医药确实是‘伟大宝库’,应该把它更多有价值的成果发挥出来,为人类造福。”
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屠呦呦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证书,成为我国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首位女性科学家。
2019年,BBC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屠呦呦入选。她成为28位候选人中唯一的亚洲女性,也是科学领域唯一的在世候选人,与爱因斯坦、图灵和居里夫人并列。
以上,屠呦呦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为研究青蒿素做准备;二是研究青蒿素。分界点就在1969年1月她被任命为“523”项目“抗疟中草药研究”课题组组长。这正如向阳生涯创始人洪向阳老师在其著作《10天谋定好前途:
职业规划
实操手册》当中强调的一样:人生的早年应当致力于修好内生涯,之后才能很好地发展外生涯,完成既定目标。
3、
选定方向,持续深耕
2016年12月25日,屠呦呦为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捐资设立“北京大学屠呦呦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并寄语道:“我衷心地希望母校出更多人才,获得更多奖项。中国科学界获诺奖不会只是我一个人。”
迄2021年,已有28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包括3名美籍日裔诺贝尔奖获得者)。除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针对这一现象,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曾说:“中国教授就是太聪明了,看到哪是热点就转过去了,说自己敏锐;然后哪里有个新鲜事就转过去了,说是交叉;从来没有在自己的领域生根。今天换个地方,明天换个地方,怎么能挖出洞洞来?日本教授有一个特点,从来不改变方向,等你们都换方向,他一个人走到后面,他就是第一了。”
从
职业规划
的角度我们也好理解这件事情,频繁跳槽在职场中是大忌,那些能取得重大成功的人,无不是在一个领域做到了深耕。耄耋之年,屠呦呦依然矢志研究青蒿素的深层机制。
可我们会发现身边大部分的人,找不到自己想做一辈子的事业。所以说,是否能做好人生职业定位和规划是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没有清晰的目标就谈不上进一步的深入发展。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CCP生涯规划师:投资自
报考高考志愿规划师,为
职业规划师:铸就子女在
向阳生涯近期开班计划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FLASH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Powered by
EmpireCMS
7.5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